李书福,吉利董事长,这个被称作“汽车疯子”、“价格杀手”,又在中国足球反黑中出尽风头的人,能够说是吉利的代名词。但是,按一些“知情人士”的说法,吉利的家业其实就是由李书芳、李胥兵、李书福、李书通兄弟4人一起开创的。
而如今吉利出现李书福独掌大局的局面,有人说这是李书福卸磨杀驴,有人说这是李书福摆脱家族性企业的束缚。
但李书通两年前创办的杰士达集团新近开发的美麓轿车的登场,似乎表明他并不甘心。这种美麓轿车,无论款式还是售价——6.98万元,与吉利集团3月30日下线万元“优利欧”价格相差无几。甚至,两款轿车使用的都是丰田A8发动机。
李书通更是自豪地说,吉利集团得以起家的摩托业,起初是他第一个开创出来的。
1979年,年仅14岁的李书通和李氏四兄弟一起,在台州浙江路桥做起了小五金生意,“那是地下工厂式的家庭作坊”。1983年前后,获得原始资本积累的李氏兄弟开始办厂生产冰箱蒸发器,第一年的产值达到900多万元。1987年,李氏兄弟开始生产冰箱,至1989年,工厂的产值已超越1亿元。
1989年,四兄弟分别办了3个厂:老大李书芳办工艺品厂,老二李胥兵和老三李书福办装潢厂,最小的李书通办了一家铝合金型材厂。
据称,1994年,李书通替人修理台湾产的光阳摩托车时,发现这种款式新颖的摩托车,研发和制造技术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难。他从中发现了商机,毅然决定变卖原有产业的全部设备和原材料,将所获的三四百万元资产金额的投入摩托车的研发和制造。1994年四五月份,台州黄岩摩托车总厂成立,李书通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吉利集团成立,李书福出任董事长。1997年,吉利集团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李书福成为活跃在中国车界的风云人物。
但是,去年底,李书福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则说:“我在海南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哥哥说我要生产摩托车,我哥哥有点儿犹豫,但是他觉得这是对的;我弟弟生产铝合金搞得一塌糊涂。我首先劝说弟弟和我一起生产摩托车,他吓了一跳,说这样的一个东西太难。短短一年左右,我们就生产出了全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后来我决定投身汽车业,其他人都当成一个玩笑,包括我哥哥和我弟弟。我自己就领着两个人到浙江临海去准备生产汽车了。”
但李书通的说法却与此大相径庭:“开始时,摩托车是由我一个人做起来的,在比较成功的时候,三个哥哥要求和我共同合作。吉利集团对临海吉利汽车、宁波美日汽车、海南房地产等项目的投资,基本都是摩托车这一块业务所积累的资金。”李书通最近的这一说法,是对李书福的一个回应。
两年前,李书通终被李书福开除出局。据称,早在李书福铁心从事汽车制造后,兄弟间即开始分化了。1997年,老大李书芳即已离开吉利。
接着轮到李书福与李书通矛盾加剧。老吉利人、杰士达副总裁陈雨求认为,主要是兄弟俩的发展思路不同:李书福喜欢到处布点,在临海、宁波、海南等地都有投资,产业涉及汽车、教育、房地产等等;而李书通的观点是做事业要有重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产业做精做强,然后才是做大。
“李书福当时担任董事长。他在宁波买了一块地,投入几个亿搞汽车后就走了,剩下的都是我的事。”李书通告诉记者。
据李书通介绍,1999年,由于摩托车行业的价格战,嘉吉摩托的价格已由当初的8888元降至3500元。李书通向集团董事会提议,将嘉吉摩托的售价降为2800元,与行业平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持平,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占有率;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摩托车零部件企业,将国内部分摩托生产企业淘汰出局。经董事会同意后,李书通依次与全国各省市的经销商召开为期近一个月的会议,全面部署降价行动。
会议尚未全部结束,经销商已经行动起来,嘉吉摩托的日销售量迅速攀升至8000多辆。
也许出乎李书通意料的是,原本想将别的企业淘汰出局,结果却是他自己首先出局。
“4月下旬,董事会一纸文件把我嘉吉摩托总裁全撤了,调我专职管理宁波的汽车厂,将嘉吉摩托交由一位以前管基建的副总负责,并把免去我职务的文件发给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降价行动只好终止。”李书通至今仍感惋惜,嘉吉未能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
李书通认为,是李书福坐失了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业“大亨”的机会。以当时的每天8000辆计算,嘉吉年销量可达200万到300万辆。
“当时的降价行动获得了经销商的一致同意,销售规模大幅度上升后,即使每辆车售价定为2800元,我们仍有400-500元的利润,许多其他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则可能支撑不住。”李书通分析说,“他(李书福)认为卖2800元没有利润,而实际上现在的零售价已降到了每辆1950元。”
“从吉利集团出来后,是一段很痛苦的经历。”回首往事,李书通似乎依然伤感。但是,李书通并不愿被他的哥哥就此打倒。离开吉利之后,李书通立马移师上海另起炉灶,先期投资近6亿元组建上海杰士达集团。同时,精明的李书通以游客的身份暗中考察了日本、欧洲的著名汽车厂家,如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以外行的身份去参观考察,收获可能更大,因为对方几乎是毫无警惕。”
他的另一收获是,在日本期间,他出资近1000万元人民币收购控股了一家摩托车科研单位,并将之更名为日本杰士达株式会社和日本高级汽车摩托车技研株式会社。据介绍,杰士达集团这一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桥头堡”,主要是做信息收集、科研攻关、外形设计、产品改型等。也许,它将成为李书通在中国汽车业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
在国内,李书通斥资1600多万元兼并控股了原来生产大货车、警车、6字头小客车(两厢车)的陕西第二汽车制造厂,将其原有的全部汽车产品目录纳入囊中,更名为陕西杰士达汽车有限公司。经陕西省经委同意后,拟将其迁入上海。
从目前的规模上讲,杰士达与吉利相比还是个小弟弟,但李书通绝不甘心目前的地位。
据李书通回忆,当初几个哥哥要求共同合作时,大家没有谈到股权如何分配的问题。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之后,兄弟间才达成口头协议:李书福占50%的股份,李胥兵占30%,李书通占20%。
按照去年福布斯公布的数据,居于中国大陆首福第49位的李书福有净资产1.1亿美元。
李书芳离开吉利获得多少资金不得而知,目前他也在杰士达;而李胥兵仍保留吉利总裁的职务,资产应还在吉利集团内。据估计,李书通的资产将有10亿左右。
李氏四兄弟何以走到这一步?“股权不清,权利不明,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肯定要出问题。”这就是李书通对他出局的注脚:老三李书福独揽大权,使其他兄弟失去了话语权。